【直通大医院】肥胖也是病
     2022-03-20 15:09 963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孙衍主讲:肥胖也是病。

undefined

出诊时间

周三全天

点击回看

什么是肥胖症?是什么引起了肥胖症?

肥胖症是疾病!很多人认为肥胖症不是一种病,其实早在 1997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了首届全球肥胖大会,会议中明确指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肥胖症是指机体脂肪总含量过多和/或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主要包括3个特征: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体脂分布的失调以及局部脂肪沉积。

肥胖症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导致肥胖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遗传、饮食营养、运动、行为习惯、环境、心理等,但遗传、饮食、运动为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多导致单纯性营养过剩型肥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占肥胖患者的95%以上。遗传因素可以解释40%-70%的肥胖病因,肥胖相关基因多位于中枢食欲调控系统通路,中枢系统基因发生突变往往会导致儿童早发性、重度肥胖。成人阶段的体重增加多与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改变有关,包括过度的热量摄入和不均衡、运动减少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等。尚有不到5%的肥胖症患者是因为内分泌遗传代谢紊乱所造成的,如库欣综合征,为肾上腺皮质增生、功能亢进而导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药物源性肥胖、下丘脑性肥胖。

undefined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肥胖呢?

1、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2(m2)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BMI 18.5-24.9 kg/m2为正常;25.0-29.9 kg/m2为超重;BMI≥30 kg/m2为肥胖。中国肥胖工作组和中国糖尿病学会将 BMI<18.5kg/m2为体重过低;18.5-23.9 kg/m2为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

2、腰围、臀围及腰臀比(WHR):中国目前参考WHO的标准,成年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即可诊断为腹型肥胖,或WHR>1.0即称为腹型肥胖。

3、体脂含量(BF):BF是指体内脂肪的含量或脂肪占总体重的百分比,可初步评估体质脂肪成分的多少及分布,正常成年男性的脂肪含量占体重的10%-20%,女性为15%-25%。双能X线吸收法是目前公认的检测方法。目前多以体脂量男性≥ 25%、女性30%作为肥胖的判定标准。

4、内脏脂肪面积(VFA)VFA作为腹型肥胖诊断的金标准,可以准确直观地反映内脏脂肪聚积。常用的方法有腹部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还可同时测量皮下脂肪面积,中国参考WHO标准将VFA≥80cm2诊断为腹型肥胖。

5、标准体重百分率常用于儿童及特殊人群的肥胖症判断,标准体重百分率=被检者实际体重/ 标准体重×100。标准体重百分率≥120%为轻度肥胖,≥125%为中度肥胖,≥ 150%为重度肥胖。

6、身体形态指数(ABSI)=腰围/(BMI×身高)ABSI作为2012年提出的人体学参数,联合BMI可更好预测心血管事件在内的肥胖相关风险,且ABSI与VFA呈显著正相关。

undefined

肥胖症患者可以采取那些治疗措施呢?

1、营养干预是最基本的减重手段。健康膳食的原则:

(1)多食: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鱼肉、坚果、饮水(饮茶、咖啡)。

(2)少食:①咸、腌、烟熏食品;②高盐;③高糖及加糖食品;④高脂及油炸食品;⑤畜肉;⑥饮酒、含糖饮料;⑦减少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

特殊膳食模式是为了满足特殊人群或特殊时期的生理需求和治疗与营养相关的病理改变而在一定时期或短期内采取的膳食方式。肥胖膳食主要包括低能量饮食、低碳饮食、生酮饮食等,饮食方式和时间的调整包括辟谷、轻断食、间歇性禁食等。特殊膳食应在医生指导和临床监测下进行。

2、合理的运动干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有氧合并抗阻运动等)能减轻肥胖,改善相关代谢指标及并发症。肥胖患者减重需制定运动处方,包含6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运动注意事项和运动方案的调整。

3、肥胖人群中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其中抑郁、焦虑、进食障碍是发生率最高的三种心理表现。因此,肥胖症的治疗,更应关注其心理干预,包括心理评估及心理、行为治疗。


节目预告

3月21日(星期一),主讲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慧芬,主治医师范钦。

undefined

李慧芬,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长治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临床麻醉学教研室副主任,麻醉支部书记,山西省医学会第九届麻醉学专业委员会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山西站委员,长治市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会长,山西省医学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女科技工作者。

从事麻醉学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25年,理论扎实,技术精湛;擅长心脏和老年病的手术麻醉。发表专著及多篇论文,多次获得教学竞赛奖、先进工作者及优秀教师称号。长治市特级劳模,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范钦,党员,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长治市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2014年毕业于徐州医科大学,从事临床麻醉、教学及科研工作16年。科研方向是疼痛调控及麻醉学,发表专著及多篇论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项。指导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主持山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1项。

来源:薛茜、伟华

图片

声明:在长治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0432003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412019000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czqmt2018@163.com

相关新闻

【直通大医院】下周预告

3.20 911

【农信之声】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3.20 939

【949大家帮大家】

3.20 884

为长治人定制的APP
下载查看更多资讯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