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这花椒树我们按照‘拉尺子、算株数’来核算面积,算起来有10.5亩,你认可吧?”
“认可!认可!你们是专业的,相信你们!”

在平顺县石城镇东庄村的花椒地边上,石城镇产业奖补核验工作人员正在给已脱贫群众王月岗仔细讲解新的产业奖补政策,同时还现场测量了他家的花椒地种植面积,今年新种的花椒树获得的补助资金要多。围绕做大做强农业“四大品牌”,平顺县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农户院落,解读宣讲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奖补政策,逐一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验收,把产业政策“红利”带到群众家门口,激发脱贫群众产业致富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今年一开春,在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驻村工作队员、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等组成宣讲小组,开展产业奖补政策宣讲工作。“奖补对象为县域内农户、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干果经济林:当年新种植花椒等干果经济林的,给予300元/亩奖补。零星种植花椒树按50株折合为1亩计算。”在石城镇东庄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宣讲人解读到种植花椒奖补政策时,王月岗边听边做笔记。“产业奖补政策对我们椒农来说是一种鼓励。”王月岗说。
花椒是东庄村的传统经济作物,但花椒树浑身是刺,椒农采摘时容易扎手,采摘费用占花椒总售价的20—30%左右,是花椒种植户的最大支出。2019年10月,王月岗在省市县各级林业专家的指导下,决定在自家的花椒地里培育新品种无刺花椒。“无刺花椒,都是嫁接苗,通过嫁接无刺花椒接穗培育新品种。无刺花椒也不是真的无刺,只是花椒果周围没有刺,椒农采摘的时候不怕扎手了。”王月岗介绍说。王月岗的花椒树种植已经实现水肥一体化。“我的花椒树不施化肥,而是浇红糖水,红糖水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增加花椒树养分。”“无刺花椒培育也好,水肥一体化也罢,这体现的是一种理念,像王月岗这样种了一辈子花椒的椒农,也走上了科学种植的路子,他们是‘新农民’的代表。”3月25日,石城镇组织全镇产业带头人、部分机关干部、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对石城镇优势产业项目进行观摩学习,实地宣讲解读县委、县政府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现在的种植不能像以前一样,粗放地去经营了,一定要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只有这样,农产品才能有市场,卖个好价钱。”王月岗说。
漳河沿岸气候潮湿,非常适宜羊肚菌这种真菌生长。“羊肚菌是一种高端食材,咱这边少见,市场空白,它生长时需要微弱的散射光,不能有阳光直射,否则影响菌体生长。但咱崔家庄村阳光直射率高,必须给大棚遮黑色遮阳网。”大棚负责人赵世明说。去年,赵世明先后前往四川、福建等地考察学习羊肚菌种植技术,技术学成后,回村建成了23座大棚。赵世明随机打开了一个大棚,邀请观摩组进棚参观。“当年新建的日光温室、食用菌菇房和覆被式全钢架大棚、连栋大棚以及改造的老旧闲置日光温室等设施,每亩一次性补助20000元……新发展羊肚菌种植的给予1500元/亩奖补。”赵世明说。众人问及销路和价格,赵世明骄傲地说:“河南河北的收购商都是提前联系,主动上门收购,销路根本不用发愁。”中药材种植是平顺县主导产业之一,石城镇豆口村的赵先广对100亩撂荒地进行翻新复垦,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当年开发利用撂荒地种植仿野生潞党参和连翘等木本中药材,潞党参给予每亩奖补400元,连翘等木本中药材每亩奖补200元。”赵先广说,“我认真听了,很受益,真是不错!”为了种植好金银花,赵先广还前往山东考察学习,经过充分的调研,他下定决心就搞金银花。“总得有人来带头,那就我先试试。东庄村的金银花经过土地流转和荒滩承包,规模已经接近200亩,每亩预期收益8000元。”石城镇通过产业核查再进行产业奖补,基本形成以花椒为主,调产金银花、羊肚菌、米槐、连翘等‘1+N’多元化产业发展拼盘模式,促进了村民收入多元化。
来源丨平顺融媒
声明:在长治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0432003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412019000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czqmt20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