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资讯】互联网+让我市农业生产经营更智慧
     2022-06-20 09:41 512

随着“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我市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局,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让农业生产更智慧,经济效益再提升。

在潞城区微子镇西靳村好又多设施蔬菜园区的大棚里,长治联通公司政企客户部支撑经理崔涛正在查看刚刚投用的智慧农业平台运行情况,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实施对大棚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还可以远程控制水肥一体机、卷帘机等设备,为农作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引导乡亲们种田从“看天气”到“看屏幕”,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会种地走向“慧”种地。西靳村依托长治联通公司5G物联网技术,通过“村集体合作社+村级农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的高标准智能化蔬菜大棚,真正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西靳村已建成高标准智能化蔬菜大棚24座,二期三期工程也在有序推进中。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收获两季各类蔬果,每座大棚年产量8至9万斤,产值可达15万元,智慧农业有望成为点燃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得到了优化升级。越来越多的“新农人”也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推广、展销。

眼下,瓜果蔬菜都已进入成熟采摘期,潞州区蓬欣果蔬采摘园的经营户韩小刚除了日常经营外,最喜欢拿着手机直播,向网友展示自家的无公害果蔬,黄瓜、小番茄、羊角蜜甜瓜,这些纯天然种植的绿色果蔬对喜欢采摘的市民来说可是不小的诱惑。

有了网络平台直播的加持,每天来采摘园的市民市络绎不绝,平均一天200多斤采摘量,就能带来近2000元的收入。与此同时,思维活络的韩小刚还在“线上”推出了“共享农场”经营模式,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通过“互联网+农业”模式,蓬欣果蔬采摘园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育苗也是一茬接一茬。

今年以来,堠北庄街道七里坡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线上、线下同发力,培育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业产业,真正给农业提质增效“加油”,为农民增收致富“加码”。

6月10号,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2年“山西美丽休闲乡村”名单,我市潞城区翟店街道办事处寨上村、黎城县黄崖洞镇下赤峪村、长子县色头镇赵家庄村、壶关县石坡乡苇则水村入选。截至目前,我市已创建“山西美丽休闲乡村”15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27.5万人。

寨上村始建于东汉时期,该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上党第一羌文化”名片和潞城第一窑洞民俗体验园,被评为“全国第五批传统古村落”。下赤峪村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AAAA级黄崖洞风景区所在地,该村通过对村内闲置房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建设特色民宿,实现景区与村庄融合式发展,促进增收。赵家庄村不仅有神农城、神农井、五谷畦和战国古长城等历史遗址,还是中药材基地,该村大力挖掘历史文化和农业资源,由过去的资源型乡村逐步向旅游乡村转型。苇则水村位于太行山大峡谷红豆峡谷顶, 村内保持着原生态的村风村貌,该村以自然生态、文化内涵为重点建设谷顶自然生态区和传统特色农区,切实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市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衔接,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路径,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推动产业融合、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以精品示范、宣传推介为引擎,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人文魅力有力彰显、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多点布局、串点成线、联点成片的全域美丽乡村格局初步形成。

仲夏时节,记者在襄垣县侯堡镇南垴上村见到村党支部书记牛佐前时,他正在村里的固废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工地查看场地平整情况。“垴上建材公司已经注册了,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1.6亿块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实现利税1850万元,带动130多个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牛佐前乐呵呵地介绍,这个新引进的节能环保项目每年可消化煤矸石50万吨,建筑垃圾2万吨,污水厂的污泥13000吨,粉煤灰4000多吨,即使生产产生的余热也可变废为宝,为南垴上村和周边村庄冬季供暖提供保障,减轻百姓经济负担。

南垴上村是一个采煤沉陷治理搬迁村,全村131户405口人,村民主要以种植及外出务工为生。村庄整体搬迁后,利用村旧址所在的荒沟建设了排矸石场,并通过煤矸石综合治理增加了300亩土地。为提高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致富、为民办事能力,南垴上村制定了村“两委”班子及成员绩效考核制度,并大力培养有志于乡村振兴的年轻村民进入班子。日常工作中,16名党员和7名村民代表与村民密切合作,保证《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仅“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一项的有效执行,办事的村民们就节约了上万元开支。“人和土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有学历、有头脑、有干劲的年轻人是乡村振兴的希望,而土地是招商引资上项目的载体。”牛佐前说,有人才,有好项目,乡村振兴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利用排矸石场建设管理带来的村集体收入,南垴上村建设了1500余亩高标准农田,改造了村中自来水管路,为全村村民住宅楼做了外墙保温,安装了天然气管道,对村卫生所进行了彻底改造,对村委会办公大楼内的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等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对村庄绿化进行了更新。2019年,南垴上村组织村民每户入股5000元购买铲车,连续三年实现年底户均分红10000元。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让村民对村“两委”班子赞不绝口,荣誉也接踵而来。2021年,南垴上村当选省级善治示范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襄垣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现场会也选择在此召开。山岗上,南垴上村的万头猪场格外显眼,5月底,首批1500头生猪已经出栏。依托万头猪场,该村将上马农业循环经济园项目,实现有机肥、绿色种植、养殖业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全产业链中的饲料厂和种猪场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村集体计划2025年前,再规划一个产值上千万的小企业;到2032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翻一番,达到1500万元,人均收入3万元,村民养老、就医、上学、入园全覆盖,旧村通往耕地的道路全面拓宽,村庄绿化面积达到36%……以工带农,以企带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南垴上村前行的脚步铿锵有力。然而,村“两委”和村民们想要实现的远远不止这些。

紧邻南垴上村的南村有南耀集团,霍家沟村有霍家工业,牛佐前说,那里承载着村民的向往,也是村“两委”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想要努力比肩和超越的标杆。

录音:李娅男

编辑:李杰、李汉文

声明:在长治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0432003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412019000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czqmt2018@163.com

相关新闻

速看!考生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6.20 511

【949大家帮大家】

6.20 536

【949长治天气】

6.20 491

为长治人定制的APP
下载查看更多资讯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