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通大医院
长治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医师邵丽丽主讲:血细胞的是是非非。
什么是血象?
血象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细胞。白细胞存在生理性增多:比如在新生儿、运动、疼痛、情绪变化、应激、妊娠、分娩。
在病理增高见于:a.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或局部炎症,以及一些细胞感染。 b.组织损伤:手术后急性心肌梗塞。 c.恶性肿瘤及白白病: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以慢性白血病增高最多。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如肝癌、胃癌等。 d.其它: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烧伤等。
减少见于: a.某些感染:细菌感染(如伤感、副伤寒);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麻疹)。 b.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 c.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肝硬班替氏综合症。 d.理化因素:放射性物质、X线、某些抗癌药、解热镇痛药等,可造成白细胞减少。 少于0.5×10^9/L提示患者受感染的危险极大,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仔细监测。
白细胞说白了,就是我们保家为国的的一线战士。当敌军——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时,白细胞就从身体各处聚集过来,一致抗敌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有的负责打细菌,有的负责打病毒。
什么细胞提示为病毒感染呢?
这就说到了淋巴细胞:主要提示为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占20~40%。婴幼儿淋巴细胞可生理性增高,新生儿淋巴细胞可高达50%以上,并持续至6~7岁,以后逐渐降至成人水平。病理性淋巴细胞增高分为相对增高和绝对增高。相对性淋巴细胞增高主要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等,由于中性粒细胞严重减低以致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但绝对计数不增高。成人血液淋巴细胞计数>5.0×109/L时,称为淋巴细胞增高。其增多有如下情况:
①感染性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腺病毒等感染,以及百日咳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布鲁菌、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等的感染。
②血液系统肿瘤:原发性骨髓疾病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毛细胞白血病,部分淋巴瘤也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
③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④移植排斥反应:见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或移植物抗宿主病。
⑤艾滋病毒感染、吸烟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引起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
(举例:一个患者白细胞:3.7 HB90 PLT:23镜下看,看到一幼稚细胞,最后确诊为ALL)
平时感冒是不是病毒感染?淋巴细胞都会增高吗?
在我们感冒的开始,也就是病毒感染初期,机体免疫反应活跃,可能导致白细胞数量增多,此时淋巴细胞的数值和比例都有所升高,另外其它检验及血沉、 C 反应蛋白等也会出现升高,此时患者可伴发热、疼痛、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明显期。
随病程进展,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会出现降低,淋巴细胞也有所减少,但减少尺度相对减少,这样相对性淋巴比例会上升,但绝对值是有所下降的,也就是说在感冒的恢复期,白细胞包括淋巴会出现不变或者下降,但是如果在合并细胞感染的话,中性粒细胞又会升高,所以有的医生用治疗细菌和病毒的药同时用。
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下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是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细胞也是有脾气的,在病毒或某些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其形态会发生变异,正常人血片中偶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均可见淋巴细胞增高,并出现数量不等的异型淋巴细胞。其中以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尤为显著,异型淋巴细胞 >10%,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举例:我们科孙主任在发热门诊隔离期间,遇到一个小患者,淋巴细胞极高,建议镜下看一下淋巴细胞形态,结果异形淋巴细胞比例很高,最后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减少: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的治疗以及放射线损伤、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等情况。
单核细胞在体内负责吞噬一些大的微生物,如真菌、结核杆菌等,在新生儿及儿童单核细胞可呈生理性增高。病理性单核细胞增高多见于:
①某些感染 活动性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肺结核、粟粒结核等可见单核细胞明显增高,可达30%以上,均为成熟单核细胞。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以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等也可见单核细胞增高。
②某些血液病 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常可见单核细胞增高,多为成熟单核细胞,可减少幼单核细胞数。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常可见部分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伴贫血和血小板减低,并常见口腔粘膜、齿龈肿胀、出血。
节目预告
8月12日(星期五),主讲人:长治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芦俊平,主治医师梁凯峰。
来源:薛茜、李汉文
声明:在长治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0432003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412019000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czqmt20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