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最美家乡人”8日开始投票平顺县贾永平、岳晚增入围候选
     2022-12-09 10:31 1599

  

连日来,随着各地“最美家乡人”名单陆续出炉,今年的评选活动进入最后的高潮环节。12月8日0点,2022年度全国“最美家乡人”评选正式开始,平顺县“最美家乡人”贾永平、岳晚增入围候选,他们能否代表家乡捧回“全国最美”的殊荣,需要您的点赞助力。

105位各地“最美”身影
角逐20席全国“最美”殊荣
今年的“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由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联合全国60多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覆盖全国200多个县市,以“乡村振兴”为主题,重点挖掘在乡村产业、文化、教育、生态、科技、卫生等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平凡人,通过评选表彰将他们的事迹推向全国,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优秀范本和成功经验。过去7年,该评选活动已将近百位平凡人推到了“全国最美”的聚光灯下。
自今年7月下旬以来,经过4个多月的征集评选,活动在全国总计评选出了500多位地方“最美家乡人”。经过各地媒体及相关部门综合评估、优中选优,最终共有105位地方“最美家乡人”入围全国候选。他们来自20多个省份的65个县市,其中既有敢想敢干、靠勤劳智慧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农人,也有默默扎根乡村无悔付出青春的乡村教师、医生、邮递员、护林员、非遗传承人等;既有充分发挥自身能量为家乡发展做出非凡贡献的乡贤,也有竭尽所能为乡村振兴奔走筹谋的基层干部……这些在乡村热土上奋斗的身影,为乡村创造了无限希望和美好,如今他们自己也成为了家乡最美的一道风景。
这105位候选人,根据各自不同事迹分成四组,角逐本届“最美家乡人”的年度四大奖项:引领创新奖、执着坚守奖、责任担当奖、卓越贡献奖。评选采用“评委投票”及“网友点赞”综合计票的方式开展,其中“评委投票”所占权重为80%,“网友点赞”权重为20%,最终每组综合排名前5名,分别当选2022年度全国“最美家乡人·引领创新奖”、“最美家乡人·执着坚守奖”、“最美家乡人·责任担当奖”、“最美家乡人·卓越贡献奖”,并颁发荣誉证书及一万元正能量奖金。
图片
我县贾永平、岳晚增入围候选
快来为他们点赞助力
今年是平顺县融媒体中心首次参与“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11月22日,平顺十佳“最美家乡人”名单正式出炉,他们分别是贾永平、岳晚增、冯开平、王翠萍、刘科岐、张涛、马建、王亚妮、王旭兵、宋建红。其中贾永平、岳晚增将代表平顺参加全国评选,他们所在的组别是责任担当、执着坚守。
图片

图片
最美家乡人 | 贾永平:让农村发展活起来

“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以‘小事情’撬动‘大民生’,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画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同心圆’,用心用情用力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履职十六年,龙镇村党支部书记贾永平心得颇多,他告诉记者,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党的基层干部必须具有新担当、展现新作为,用实干苦干巧干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图片
作头雁,抓班子,夯实基层堡垒
         在成为龙镇村党支部书记之前,贾永平就在乡梓间小有名气。经营矿业公司的他凭借着出色的管理能力和清晰敏捷的思维头脑成为了龙镇的致富带头人。
        自己富裕不是目的,让乡里乡亲一起过上好日子,是贾永平的最大心愿。
        “只有自己当好领头雁,带对方向,群雁才能振翅高飞。”是贾永平经常挂在嘴边的话。2005年11月,在村委组织换届选举中,贾永平高票当选为龙镇村的党支部书记。
        然而,村里的管理工作并不简单。龙镇村党支部共设17个村民小组,本想着人多力量大,但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不高。贾永平为了提高办事办公效率,精简为7个党建网格小组,实行因人设岗、一人数职,优化了干部结构。
        他还把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带进村务管理中,建立了作风建设军事化、工作目标具体化、工资待遇绩效化的 “三化”管理制度。在制度的规范下,班子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成效也显现出来。
        “围着群众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村党支部提高效率、提升动力,才能让群众的日子过的比蜜甜。”龙镇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马光荣说。
图片
联村企,兴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只有把产业搞起来,农村才能真正富起来!”
     发展农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一直都是贾永平的心头大事。在他的提议下,村里专门成立了集体经济发展小组,贾永平逐户走进群众家中,广泛征求老党员、老干部、村里致富能人的意见。经过调研,龙镇村确定了通过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实现强村富民的发展目标。
     2016年,龙镇村与村里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投资筹建了香菇大棚基地,通过务工就业、入股承包等方式,带动村民稳定增收。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龙镇村把眼光聚焦在大山上,如何保护大山、利用大山,龙溪镇在思考中探索。
     “村里以前以铁矿产业为主,转型的时候把目光放在了生态上、旅游上,一方面呵护青山绿水,一方面想着如何去把这些荒山、荒沟都利用起来,我们就开始积极打造生态文旅产业。”龙镇村支委委员张丽梅说。
      说干就干,于2021年启动实施了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百余座香菇大棚依次排列,窑洞民宿落成迎客,产品加工车间正在加紧施工……
      龙镇村农旅发展产业示范园是支撑平顺县国家现代产业园一核两镇四驱空间规划格局,重点打造的产业融合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14600亩,总投资额1.2亿元。项目从功能上规划布局了潞党参休闲文化体验带、药-菌循环种养示范区、特色加工商贸区、中药材有机旱作示范区、国家现代乡村示范区、森林生态保护与利用示范区“一带五区”六个功能版块,下设22个重点建设项目。通过农旅、药旅结合,推动潞党参和香菇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最终实现“中药新养生”旅游业态,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在这个产业示范园,龙镇村村民可以承包香菇大棚,可以采摘香菇,也可以维护环境卫,工作岗位多了,村民选择的机会也多了,对未来充满希望,干劲十足。
    “瞧咱龙镇多好,有山有水,还有香菇大棚,也不用出门就能挣到钱。”龙镇村村民赵红英说。
图片
讲文明,树新风,建设美丽乡村
     “振兴乡村,不仅要有兴旺的产业,还要有文明的乡风。”美化乡村的面貌,一直是贾永平的目标。
     走进村民徐书中的家,干净的庭院、整洁的客厅还有绿意盎然的盆栽,处处透露着新农村的秀美景象。
     说起村里开展户容户貌评比活动,他很自豪,“我家已经连续三年被村里评为户容户貌示范户,我们要继续努力,争取一直做模范”。
      这几年,龙镇村通过实施奖励性政策,鼓励家家户户养成自觉爱护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的好习惯,从我做起,推己及人,把龙镇村建设成为“青山绿水环境美、民富人和风气正”的生态文明、美丽宜居新村。
      在贾永平的领导和推动下,村里新建了文化广场和农民公园,硬化拓宽了村巷道路,建起了党建、文化、卫生、敬老“四合院”,使群众活动有场所,看病养老有保障。连续多年,组织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这一系列举措凝聚了民心、鼓舞了干劲、化解了矛盾、和谐了邻里关系、展示了新时代龙镇农民的新风采。
     “现在村级管理上变‘替民做主’为‘由民作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让村庄发展思路活起来。”贾永平说。
     深化服务举措、延伸服务触角,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盼,换来的是群众的认可和信任。贾永平说:“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将继续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着力打造一支自身过得硬、百姓信得过、组织靠得住的农村干部队伍,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动力强劲的‘火车头’,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万卓明 马梦宁)

最美家乡人 | 岳晚增:一人一社一生

图片

近年来,随着太行天路、石城至岳家寨段公路的提档升级,来岳家寨的游客更多了,供销社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2019年,供销社代卖花椒5000余斤。消息如柳絮般飘到了周边村镇,此后,来供销社送花椒、柿饼、蜂蜜等山货的老乡更多了。老乡们说:“老岳不挣差价,卖多少给多少,人好。”
面对大家的肯定,岳晚增心里却有点忐忑:“比起几十年前,现在供销社的工作轻松得多。”
“弘扬扁担背篓精神 脚踏实地为农服务”。这是2019年中国供销合作社授予岳晚增“红背篓精神传承奖”奖牌上的题词。
20世纪70年代,为繁荣农村经济、方便群众生活,供销社兼有代购代销的功能,被老百姓称为“双代店”,岳晚增也就成了“双代员”。
而在1968年前,岳家寨没有一条出山路,年轻的岳晚增摸着山路用背篓将老百姓的小米核桃、鸡蛋猪肉背到镇上,再从镇上背回油盐酱醋、农药化肥等生产生活用品。
走过的路,历历在目。
图片
“村上养大的猪,下不了山,得切成一块一块背下去卖。”
“到镇上30多里,经常一走就是一天。那时候没天气预报,出门还是大晴天,半路会突然下起雨来,人淋了不怕,东西湿了就不能用了,就盼着能把货安安全全送到。”
那个时期,供销社每个季度都有供销任务,在岳晚增看来,“完成任务就是给社里争光”。山里人上地早出晚归没有准点,岳晚增就拿上纸笔、秤杆,把染料、火柴、食盐、肥皂和农药等背到老百姓家里,赶在大家下地前、收工后登记供应。
勤劳换来了回报,岳晚增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也赢得了一墙的奖状。
1968年,岳晚增脚下有了出山的石阶路。之后的几十年,出村路先后变成了砂砾路、石板路、柏油路。道路的改变,解放了岳晚增的双肩,而他为村民服务的劲头却一丝未减。
图片
打开岳晚增的办公抽屉,映入眼帘的是一摞摞黄色封皮的小本子,封皮上记着岳松堂、张保根、岳群生、岳云令、张翠玲、岳书勤、岳安昌、王生亮、张晚花等名字。
这些本子是岳晚增为与供销社有往来的村民建立的往来账。账本上清晰地记录着日期、品名、户主、重量、数量和单价。购买用蓝笔登记,农副产品收购代卖则用红笔标记入册,卖出的部分,要清账付款、画圈勾销。
对于供销社残坏破损商品,岳晚增会在损失报告单上逐项登记。这样的习惯始于他早年供销社的运转经验。
过去,老百姓买卖东西,一般不是整斤整两,而是根据需要和手中可支配的钱款购买,结账时常有几分几角的情况,即便使用算盘辅助计算,也得费很大心力。
图片
岳晚增说:“那时候信息也不灵通,农副产品收售价格几天一变,商品价格变动了要填写价格变动单。收售农副产品时,要填三联单,私人手里一份,村上供销社留一份,镇里供销社还要交一份。收购站卡质量,产品分级定价后也要开票。”
账目琐碎,票据杂多,岳晚增记账的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
“账目骗不了人,收售时一笔笔记清时间、品名、单位、等级、规格、价格,工作精准了,钱物不多不少刚刚好,商品盘点时账目才能对得上。”
岳家寨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2余万人次,而供销社是游客们必来的打卡点。走进供销社,都会被它淳朴的风格吸引。
供销社内,仰头可以看到木色的椽檩。石板铺就的地面延续着岳家寨一贯的建筑风格。货架前是灰砖砌就的柜台,黄色木质的台面利落整洁。斑驳的墙壁上贴着旧报纸、供销社获得的各种奖状、石城供销社安全领导组下发的安全防范责任通知、长治市外贸土畜产公司“积极交售核桃支援外贸出口”的通知……
简朴的模样和浓浓的年代气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而在过去,供销社很多次都走在了改革的十字路口。
图片
岳家寨党支部书记岳先来说:“很多人建议供销社吊顶铺地,把墙刷白,晚增叔坚决不同意。他说,那不行,那就没味了,留不下历史记忆了。”
后来的发展中,供销社顺应岳家寨乡村旅游的趋势,在保留旧时遗留物件、存续方便村民生活日用的同时,完美地将参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结合在一起,使供销社既没走上“只可参观”的展厅之路,也远离了只有“烟火气息”的小卖铺功能。
岳晚增说:“供销社贵在年代气息,也贵在生活气息,要保留下这两份气息,给游客想看的,也提供百姓需要的,定位精准了,供销社才能有生命力。”
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岳晚增把更多精力花在了供销社。
妻子说,岳晚增一辈子都为工作了,即便在儿女结婚这样的“大日子”,也照样要去供销社。
岳晚增说:“村里人要买东西,好多游客也是奔着供销社来的,关了门,人家就白跑了。”
岳晚增家距供销社不到500米,但他中午却很少回家,通常是妻子送来餐饭,他快速吃完,便又一头扎进工作中。
暖和的日子里,岳晚增索性住在供销社,这样晚上游客一拍门,他就能听得到。天气实在冷到不行,岳晚增才回家睡觉。可是,从深夜锁上供销社的门到第二天上班之前,工作上的种种想法仍像春日的黄鹂在他脑袋里鸣个不停。思想变成话语,有了岳晚增与妻子的对答:
“万一有人买东西咋办?”
“供销社牌子上有手机号,人家会打。”
“天黑,看不看得见哇?”
“游客住村里,真有急事,村里人会帮忙联系你。”
“我手机充电没,没电电话响不了。”
“电满着,一回来就给你充上了。”
“方便面快没了,我跟国唐说明天送点,不知道记不记得。”
“睡吧。”
……
沉沉的夜,在与妻子的交谈中变深变浅,变成新的黎明。
图片
2021年年初,岳晚增成了预备党员。3月27日,在平顺县召开的三级干部暨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岳晚增被评为平顺县特级劳动模范。
很多人听说了岳晚增的故事,想看看这位老人并向他学习。岳晚增说:“我也没作多大贡献,就是给老百姓提供点儿油盐酱醋,卖了点儿山货。”
问及为何70多岁还要入党,岳晚增说:“入党是我个人的梦,胸前戴上党员徽章,这是无价之宝。”
在他的入党申请书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党的大门神圣而庄严,我深知跨入之难,但我有决心、有信心接受组织对我的考验,不灰心、不气馁,努力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过去的61个寒暑,岳晚增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着自己。(苏娟)


乡村振兴,离不开这些有热血、有担当的“最美家乡人”,同样也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12月8日0点,“最美家乡人”全国评选正式开始,结束时间为12月14日24点。 如果您愿意助我县候选人一臂之力,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评选页面为他们点赞加油。


图片

来源:平顺融媒

图片图片

图片


声明:在长治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0432003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412019000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czqmt2018@163.com

相关新闻

【文明家庭】申飞飞:心手相牵 让爱远传

12.09 1229

我国驾驶人迅速增长 年均增加2500万人 驾驶人总量超5亿位居世界第一

12.09 1141

热度未减!让“平安”为你的2022完美收关

12.09 1326

为长治人定制的APP
下载查看更多资讯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