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高考临近,越来越多的考生、家长开始考虑志愿的填报,一方面担心成绩,一方面发现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高考志愿。目前,市面上非常火爆的高考志愿卡成为家长的新宠,甚至被打上了可以志愿捡漏、低分高就的标签。那么志愿卡到底是什么?对于高考生来说有没有用呢?高考志愿规划需不需要做?就一系列家长和考生关心的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并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大家答疑解惑——
1
一对一咨询辅导也是许多家长会选择的服务方式。张奕帆于去年9月考入四川一所心仪的大学,“几千元的志愿填报方案还是值的,当然一定要找专业的规划师,最大的作用其实是帮忙汇总信息。”
2
“报志愿必须要有数据参考,所以高考志愿卡可以当成一个参考的数据工具和依据,市面上所有的高考志愿卡大同小异,就是显示历史数据,没有什么优劣之分。”高婕说。她分析称,家长只需要考虑选择哪个品牌即可。从学校的提档线再到专业线,对等到今年需要做出科学的评估,买高考填报志愿卡的家长能做到的一点就是用现在的成绩对标到去年的分数,同等的换算到去年能去哪个学校的可能性,“很考验家长的学习能力,一些会学习的家长能看明白参考数据,但是如果家长本身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很强,用卡也没什么效果,因为算不明白。”高婕说。
3
高婕曾经遇到过一位太原市知达常青藤中学的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不好,填报志愿的时候俩人意见相左,妈妈自作主张报了贵州大学,孩子的分数刚够提档线,本是理科生却被调剂到英语专业。去学校报到之后,首先专业不是孩子的兴趣和优势所在,加上潮湿的气候导致皮肤过敏起疹子,使得孩子十分排斥学校,想重新参加高考。妈妈觉得浪费时间,一直劝说孩子继续就读。今年过年前,孩子没有和妈妈商量,直接办理了退学手续,买了一张火车票就回到太原,可当时已经错过了高考报考时间,现在一前一后损失了两年的时间,就是因为没有科学做好填报、规划工作。
4
2022届的高一学生是新高考改革第一批选科的孩子,要围绕3+1+2选科,“3”即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高婕建议,在前期就需要给孩子做好志愿规划,找到本身优势,相关能够利用的资源,有了这些参考倒推回来,再去选择,所选的学科直接影响以后志愿填报。如果前期的选择很随性,后期选专业时候局限性就很大。比如,未来考虑公安、军校类型的大学,就必须选政治;考虑当医生不选化学,将来与自己的理想院校就无缘。家长在前期需要明确孩子的实际需求,以及家庭的整体规划,大家保持目标一致,一起向一个目标努力。
对于升学通道,很多家长不了解,认为考多少分就能去多少分的学校,其实成绩普通或者不选择走特殊升学通道的孩子,也有提前批,比如军事、航海、司法、工会、师范生、小语种等。提前批虽然院校少、专业少、人数少,但是也能找到心仪的专业和院校,包括中外合作的专业、分校校区等,可以低分进入到更好的学校,而且毕业证和主校区完全一样。
在高中阶段,要尽早给孩子做好职业规划,了解孩子未来的兴趣以及优势,以及家长能够通过孩子的兴趣优势所辅助的一些社会资源和平台,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报考时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不管分数多少,专业在各种各样层级的学校都有,但是因为分数的差别,能去到学校的档位也不一样,这样就决定了孩子最终的学习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
来源:山西新闻网
声明:在长治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0432003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412019000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czqmt20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