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于2023年9月2日至11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展出,以鲜明的主题、宏大的规模,立体展现穿越历史、连通地域、融合民族的中华茶文明。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主办,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展品总数达555件(组),长治屈家庄唐墓出土的成套茶具组合位列其中。
9月1日上午,展览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宝蕴楼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冯明珠,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林钟乐,原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以及国内外参展单位代表、在京文博单位有关负责同志、相关学会、协会及基金会代表、专家学者、故宫博物院班子成员出席开幕式。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借展单位代表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俄罗斯文化历史部“彼得一世冬宫”部门负责人谢尔盖·尼洛夫,展览联合推广方代表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展览公益支持方代表龙湖集团高级副总裁、龙湖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宋垚在开幕式上致辞。著名主持人康辉主持开幕活动。
本展览以中国茶文化为切入点,立体地展现中华文明以茶为媒,交融互鉴的发展历程。展览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茶出中国,通过考古出土和清宫旧藏的茶叶遗存、外销画、器物组合等展示数千年间,种茶技术的提升和备茶方法的变化,以及茶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二单元为茶道尚和,展品汇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著名书画珍品,以及古籍、考古出土茶器等,展示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第三单元为茶路万里,重点展示通过茶马古道、茶叶之路,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情况,来自英国、日本、俄罗斯的茶器精品将集中亮相,还有清代宫廷中使用和收藏的来自异域的茶器,以及由清代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外国风格的茶器,共同展现茶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中的交流互鉴。第四单元为茶韵绵长,旨在体现茶正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活跃于世界人民的生活中,茶文化从传统中走来,滋养当代,也必将绽放于未来。
展品年代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当代,展示茶文化数千年来发展、普及的历程,及其所蕴涵的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中国哲学追求。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的古茶树根遗存,基本可确定属于山茶属树根中绿茶茶树的根须,把中国人工栽培茶树的时间上推至距今6000年前后。山东邹城邾国故城战国墓出土的茶碗与茶叶遗存,经科技检测确定为煮(泡)后留下的茶叶残渣,是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饮茶实物证据。还展出有考古出土的汉代、宋代茶叶实物,以及四十余件(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贡茶,以实物资料谱写了中国六千余年的茶叶种植和利用史。2022年在山西长治屈家庄唐墓出土的成套茶具组合,是反映唐代茶事的最新考古发现之一,为首次对外展出。故宫博物院藏《春宴图》,描绘文人雅聚,画卷中段绘长方宴桌,文人围坐,桌上摆放托盏和盘,旁侧安放备茶小桌,燎炉、汤瓶、茶末罐、茶匙、盏托、茶盏一应俱全,呈现了宋代文人饮茶宴乐的风雅生活。清代乾隆皇帝在茶舍中陈设茶仙人像,泥塑彩绘茶仙人像原陈设于承德避暑山庄千尺雪茶舍,正是乾隆皇帝《竹炉山房》诗中的茶圣陆羽。和该茶仙人泥塑像联袂出场的是河南巩义出土的唐代茶器和茶人模型,据研究茶人模型可能是文献记载的陆羽造像。从唐代到清代两位茶仙人千年一遇,在茶文化史上堪称盛况无前。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配套出版展览图录。故宫官方网站将同时推出线上展览参观。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视频号等平台将对此次展览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为配合展览内容的解读,故宫博物院将陆续推出面向公众的系列学术讲座,届时请留意“故宫宣教”微信公众号的讲座预告。
展览期间,午门东北崇楼开设了茶文创体验空间。此空间是以千尺雪为主题的故宫茶文化文创体验与展销空间。通过融合汉白玉雕、榫卯技艺和红墙色彩元素,让参观者在体验茶文化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展览联合推广方,龙湖集团作为展览公益支持方,共同助力展览活动。展览期间,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打造的“故宫瑞兽”贵金属文创产品将推出第五轮新品。
本次展览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免费参观,观众可通过 “故宫博物院”微信小程序实名预约。
“故宫博物院”微信小程序
原标题 / 山西画报 | 长治文物故宫亮相 助力“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来源 / 山西画报今日太行
声明:在长治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0432003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412019000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czqmt20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