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工作间,一股香甜的香味儿迎面扑来。在两张工作台前,6名制作黍米团子的大姐围坐一起,她们正在进行捏团子的工序。一双双巧手下,柔软的面团夹着红豆枣泥瞬间变身为黄灿灿又瓷实的团子。
看似简单的团子,实际上每一步的制作都蕴含着丰富的技巧和经验。就拿“揉面”这一程序来说,需要经过两三遍的反复揉制,揉的劲儿越大,次数越多,面就越筋道,团子才更有嚼劲儿。
“用水,放碱,这都是和面小技巧。面用的是软米(黍米),软米多,红豆里的枣多,红白糖也多,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团子里的料特别甜的原因,就是放的东西好。”正在捏团子的工人刘志爱说。
团子,又称“黄蒸”,是上党地区的一种面食,采用黍米面和玉米面做面皮,红芸豆和枣泥做馅。而龙妈妈的团子皮薄馅多,一口下去,软糯香甜,口感细腻。
2015年,侯小龙和宋帅帅夫妻俩居家蒸团子,从最初的寥寥无几到现在的供不应求,分量足味道美赢得了好口碑。2017年夫妻俩把龙妈妈团子注册了商标,蒸团子成了一份夫妻俩奋斗的事业,不仅充实了夫妻俩的生活,还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
龙妈妈负责人宋帅帅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一天蒸两三千个团子,等到了腊月的时候就基本达到四五千了,要的人就多。一年下来最忙的就是冬天这四个月,累计也能蒸到十几万的团子。咱团子一个是2.5元,营业额下来差不多30万吧。”
据宋帅帅介绍,“龙妈妈团子”之所以起名叫“龙妈妈”,因为这是侯小龙妈妈的手艺特别好,自己也是从婆婆手里学来的这一门手艺。如今,谈到未来的计划,宋帅帅表示希望能将龙妈妈团子做成大品牌,让更多的人能吃到自家现磨现蒸的团子,也让龙妈妈团子的美名远扬四方。
来源:上党融媒
声明:在长治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0432003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412019000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czqmt20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