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增收渠道“多点开花” 集体经济“喜结硕果”
     2023-11-29 16:07 1745

图片



沁山沁水,草树云山如锦绣。

好的生态环境为沁源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图片

沁源县韩洪乡作为全县的农业大乡,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把农业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围绕农业增效、群众增收这个关键点,深入挖掘本乡镇农业资源,放大产业优势,为实现乡村振兴持续赋能加力。

鱼儿泉便是韩洪乡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亮点村之一。

鱼儿泉海拔高,属高寒地区,是沁源县脱毒马铃薯栽培基地,培育土豆种子的同时,也带动村民大面积种植。

图片

“马铃薯是我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我村的主导产业。长期以来,我们以提高马铃薯的脱毒率,增加产量为出发点,围绕优质脱毒马铃薯培育和増产技术的推广,运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扶持运销大户,全面提升我村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鱼儿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常永红介绍说,目前,该村马铃薯原种生产基地达到800亩,生产优质马铃薯年产原种达到80万公斤、优质脱毒马铃薯一级种薯基地达到1200亩,年产一级种薯达到120万公斤。

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业兴盛,一头连着群众的荷包,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

鱼儿泉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整合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实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两条腿走路,努力打造“经济发展高质量、生态环境高颜值、民生幸福高指数”的鱼儿泉好地方。

“土地不盘活,资产收益就无从谈起。”常永红常常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说起。

如何整合生态资源,做好土地文章,鱼儿泉村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生态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途径,深挖闲置资源发展潜力,通过村级经济“多元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图片

“鱼儿泉村‘两山夹一沟’的地势山貌造就了独特的县域西山‘天然氧吧’高寒气候。我们村‘两委’班子抢抓机遇,大力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把发展沟域经济作为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致力打造错季蔬菜、马铃薯种薯培育、林下中药材种植等经济作物的全景化立体式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发展能繁母牛养殖,由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组织管理,倡导村民自愿入股,解决村内多名劳务输出,带动部分脱困户、边缘户增加收入。目前已存栏100头。”常永红说,村民从观望到主动跟着干,几年下来,全村建起马铃薯原种生产基地、与沁丰薯业公司合作种植脱毒马铃薯2000亩、错季蔬菜西葫芦种植450亩,建起能繁母牛养殖场……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为“聚宝盆”,大田村打了“翻身仗”:2022年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人均年增收2.5万元。

徐文中是鱼儿泉村蔬菜种植大户,这几年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自己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而他的幸福感就来自脚下的这片土地。“我种植有100多亩西葫芦,一亩地能产8000斤左右,一亩地收入是四五千块钱,经济收入非常可观。相信只要我好好干,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产业蓬勃发展,群众致富有路。如今,马铃薯和西葫芦已成为鱼儿泉村的品牌特色蔬菜产业,每年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2000亩和450亩左右。能繁母牛养殖项目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打造种养殖一体化循环产业链,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壮大村集体经济就必须发挥党组织作用,整合多方资源,集中力量办事情。我村东面紧邻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南通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灵空山景区、霍州霍山七里峪风景区,西连灵石县石膏山 4A 级景区、华北最大落叶松人工林芊林背。下一步,除了发展农业产业,我们还将以‘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为目标,发展旅游产业,让鱼儿泉村景‘处处可游’。”谈起未来,常永红信心满满。

一条条公路蜿蜒山间,一片片田园孕育着希望。沁薯、西山西葫芦等特色产业走入千家万户,鱼儿泉好地方声名远播。支部带头、干群携手,鱼儿泉正成为丰收的田园、幸福的家园。

来源丨沁源融媒

图片图片

 

  

声明:在长治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0432003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412019000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czqmt2018@163.com

相关新闻

武乡县:农旅融合开拓振兴路

11.29 1425

等级评定公示!长治这三家

11.29 1398

长治二中荣获长治市首届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学组一等奖

11.29 1814

为长治人定制的APP
下载查看更多资讯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