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称霸山河、睥睨天下
▼
被人类信仰
被人类推崇
被人类顶礼膜拜的
神兽
是它
▼
△虎噬人卣,商代,古人认为虎可以通神。(摄影/动脉影 制图/龙雁翎 星球研究所)
被人类仇视
被人类喊打的
害兽
以及如今又被人类着力保护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也是它
▼
值此虎年到来
就让我们重温虎的过往
让虎唤醒我们的记忆
看看虎的存在
如何使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
01
距今880万—200万年前
大猫家族的一支
演化出了一个新的物种
虎
它的身体强壮有力
体长约2—3米
体重约100—300千克
是整个大猫家族最大的存在
它的毛色
以橘黄为底色
并“镌刻”黑色条纹
与周边环境相对融合
以便在捕食时更好地隐蔽自己
△虎大多为橘黄色底黑色条纹,另有因基因突变形成的白底黑色条纹的虎。(摄影/李理)
额头处的几条黑色横纹
勾勒出汉字“王”的笔画
可谓自带“王冠”
△部分虎额头上可见明显的“王”字纹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身形魁梧、颜值上乘
那么它的实力
又如何呢?
在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中
捕食能力
是衡量实力的重要标准
当虎在丛林中发现一头野猪时
它会躲藏在草丛中
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随即,机会来了
它压低身躯,匍匐前进
脚下柔软的肉垫
△虎像其他猫科动物一样,属于趾行动物,即踮着脚尖走路的动物,这能使它们的脚步更流畅且安静。(摄影/李理)
当它与野猪的距离小于25米时
便进入了它最佳的进攻范围
说时迟,那时快
200千克左右的体格
加上可达80km/h的速度
强大的冲击力
让虎瞬间扑倒野猪
锋利的前爪
就像“老虎钳”般控制猎物头部
△虎即将扑倒猪(仅作示意,摄影/刘艳晖)
紧接着,虎张开大口
以高达350千克的咬合力
用刀剑般锋利、长达5—8厘米
犹如成年人拇指般大小的犬齿
死死“扼住”野猪命运的喉咙
一击毙命
不止野猪
马鹿、梅花鹿、狍等
都是它的日常菜单
即使是体型大它5—6倍的有蹄类动物
虎依然能出色地完成猎杀
△有记录表明,从青蛙到幼象都是虎的猎物,但主要为大型有蹄类动物,虎擅长突袭进攻,一击致命,若错失良机猎获动物的概率大大降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完美的猎手
颜值高、实力强
丛林中几乎找不到能与之匹敌的对手
但上天是公平的
它给了虎睥睨丛林的本领
△虎是独行猎手,虽然强大,但在1万年前,未灭绝的剑齿虎等是虎的有力竞争者,上图为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内的东北虎。(摄影/滕洪亮)
一只成年虎每年需要吃掉
40—80只野猪等有蹄类动物
这意味着
根据不同地区的猎物密度不同
一只成年虎一般需要
成百上千平方千米的山林
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来源
而为了保证充足的生存资源
虎常常独占这一方天地
它们通过不断巡视
并留下大小便等方式
来标记领地
△(摄影/李理)
以宣示自己的主权
如果其他老虎进入该领地
常常会引发一场生死搏斗
可谓“一山不容二虎”
但这句话还有个俚俗的后半句
“除非一公一母”
在发情期,雄虎会与雌虎短暂共处
△雄虎与雌虎的领地会有重叠,上图为两只行为亲昵的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就这样,虎族不断壮大
不断向外开拓新的领地
最西抵达里海附近
最南抵达爪哇岛、巴厘岛一带
最北到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
足迹遍布亚洲大部分地区
并逐渐演化出
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9个亚种
包括东北虎、华南虎、里海虎
印支虎、孟加拉虎、马来亚虎
距今11万年左右,由于冰期和间冰期频繁更替,气候剧烈变化,导致虎大量消失,随着环境的改善,虎又重新向外扩张;关于虎亚种的划分目前仍有争议,有认为马来亚虎属于印支虎等不同观点;此外,虎仅在亚洲分布。
另一个物种也在逐渐崛起
并开启了与虎的漫长竞争
这个物种便是
02
早在蒙昧时代
我们的祖先就目睹了
老虎惊心动魄的猎杀时刻
论个体实力
人类显然不是虎的对手
△错金银铜虎噬鹿屏风座,仅作示意。(摄影/苏李欢,制图/龙雁翎 星球研究所)
之后,文字出现
古人在造字时
将彪悍的虎和弱小的人
搭配在一起
久而久之
惧怕催生了崇拜
古人希冀虎不要伤害人类
甚至保护人类
7000多年前
位于今天湖南洪江的高庙文化遗址内
古人以锋利的獠牙为元素
进行祭祀、祈求保佑
再后来,古人观察到
夜空中一些星星连成的图像
与虎相似
于是,古人视虎为星宿的化身
6500年前
位于今天河南濮阳的一场葬礼
正在举行
古人脑洞大开
他们用蚌壳分别拼出龙形与虎形
代表星宿
置于墓主人的两侧
其中
虎张口露齿、尾巴下垂
四肢呈漫步状态
△蚌壳堆塑的虎(底图来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濮阳西水坡》,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制图/龙雁翎 星球研究所)
自此
龙、虎作为通天的得力搭档
联袂出道
在我们后世的成语中
也往往组合现身
如龙似虎、虎踞龙蟠、龙潭虎穴
藏龙卧虎、虎啸龙吟、龙腾虎跃
龙精虎猛、虎略龙韬、云龙风虎
龙行虎步、生龙活虎、龙争虎斗
到了商代,鬼神信仰浓厚
虎通天的本领也被强化
频繁地出现在祭祀用品中
著名的商代青铜器
虎噬人卣
想像力丰富、造型独特
虎紧抱一人,人脚踏虎足之上
虎口大张,似要吞噬人头
有学者认为这并不是食人
这种令人称奇的通天之术
被3000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古人
广泛接受
到西南地区神秘奇特的
三星堆文明
古人都在用这种看似“虎食人”的方式
发展到周至汉代
虎不仅能通天
还被赋予了吞噬鬼魅的技能
东汉时期的
天马虎食鬼魅画像石中
甚至神虎还被插上了翅膀
共同庇佑人间
而在神界之外
虎还广泛出现在军事领域
成为勇猛和力量的象征
正所谓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人们用虎装饰兵器
用虎作为调兵遣将的凭证
用虎赞扬勇士
包括虎将、虎士、虎臣、虎贲
一些部族甚至直接以虎为图腾
△虎父乙鼎,虎为氏族族徽。(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制图/龙雁翎 星球研究所)
虎是神、是勇士
沟通神灵、骁勇善战
辟邪除恶、保护人间
然而
随着人的力量愈加强大
人虎的关系开始逐渐逆转
虎的危机
03
商周时期
王就以能捕获虎,彰显自己的威仪
商王在捕获虎后
还曾取下虎的肱骨刻上文字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
虎是他们野外路途中
最可怕的危险之一
相传,战国时期曾有一只白虎
虎的声名恶化
虎的地位也逐渐下降
战国时期,人们便开始将夜壶
秦汉时期
原本平起平坐的龙虎组合
也开始分化
由于帝王对龙的推崇
龙成为统治者的象征
新传入的佛教
让中国并不存在的狮子
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于是,虚无缥缈的龙
超越了现实存在的虎
“外来的和尚”又打败了本土的虎
虎坠落民间
成为人们取乐、喊打的对象
戏虎
打虎
虎的威严大受挑战
虎的地位急剧下降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不断向山林挺进
人虎矛盾更加剧烈
文学作品中
频繁出现打虎英雄
连帝王们的猎虎也更加频繁
辽金时期,帝王一般每到金秋时节
都会入山猎虎
传说,辽景宗曾用帝王威仪
到了明清时期
康熙一生打虎百余只
乾隆则让宫廷画师
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大规模开荒种田
人与虎的冲突达到顶峰
一方面,虎患出奇严重
1952年
仅湖南耒阳县竟有120多人命丧虎口
另一方面,人们打虎也愈演愈烈
1959年,华南虎被划为有害动物
要“全力以赴地捕杀”
湖南的一位猎人,其孙子命丧虎口
遂成立打虎队,7年间猎虎138只
不仅如此
打虎还要从娃娃抓起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的歌谣
△休憩的幼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外,虎被认为“浑身是宝”
虎皮彰显尊贵威严
虎骨、虎胆、虎胃、虎血
则被视为灵丹妙药
据统计,上世纪50—60年代
每年有约800只华南虎被捕杀
昔日的山林霸主
逐渐被人类打倒在脚下
数量急剧减少,分布地急剧消失
而且,不只中国
大约一百年前
全球还曾分布10万只虎
如今野生虎的数量不超过3200只
曾经的9个虎亚种在野外仅剩5种
(爪哇虎[灭绝]、巴厘虎[灭绝]
里海虎[灭绝]、华南虎[仅存动物园]
东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
马来亚虎、苏门答腊虎)
面对曾经的丛林之王
人类似乎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但是伴随而来的自然环境恶化
终将危及人类
04
作为顶级掠食者
虎的存在是森林生态系统有效运转的
关键一环
山林中的有蹄类动物数量
被维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
森林草木不会被过度啃食
但随着虎数量的减少
野猪、野鹿等食草性动物
数量开始失控
其后果
不只是植被被过度啃食
它们还会进入农田,毁坏庄稼
地球不只是人类的家园
还是万物共生的故土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
△在草丛中游荡的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89年
虎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对于绝迹山林的华南虎
人们小心呵护着动物园中仅存的个体
不惜重金把它们送去国外野化集训
△动物园除了观赏教育意义外,很重要的功能是保存珍稀物种,并开展相关研究,华南虎就是最好的例子,曾有华南虎被送到非洲的野外进行野化训练;上图为正在爬树的东北虎,能爬约8米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行踪隐秘的孟加拉虎和印支虎
科学家在西南边境跋山涉水
在林中安置成百上千的红外触发相机
△夕阳下,虎正在奔跑,身姿矫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中国境内唯一稳定活动的东北虎
2021年我们为其建立了
面积高达1.41万平方公里的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老爷岭(摄影/齐双)
在这里,它们重展雄风
在这里,它们肆意奔跑
在这里,它们尽情繁衍
△黑龙江哈尔滨市东北虎林园内正在奔跑的虎(摄影/陈建伟)
如今
虎正在重新建立自己的王国
截至2021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虎不仅“守卫”了山林
也早已“扎根”在我们的文化中
虎头帽、虎头鞋、虎纹肚兜
△陕西宝鸡陇县戴虎头帽的儿童(摄影/射虎)
虎纹饰、虎剪纸等
寓意驱邪除恶、安定祥和
△虎剪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虎添翼、生龙活虎等成语
表达着中华儿女的矫健雄姿
△来自东汉的虎年快乐(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全集·画像石画像砖》,黄山书社,2009年12月,制图/龙雁翎 星球研究所)
这就是中国虎的故事
百万年来
虎披荆斩棘,登上王座
1万年来
虎羽化成神,庇佑苍生
数千年来
虎步步退却,风雨飘摇
如今,幸好
△摄影/雷雨
值此虎年,愿神虎再发神威
驱疫辟邪,守护人间
来源:央视新闻
声明:在长治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0432003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412019000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czqmt2018@163.com